有个博主在网上自曝,她在某大厂工作已经存够240万。且不买房不买车,无贷一身轻股票配资温州,也没有传宗接代的想法,等存够300万就可以直接退休躺平,功成身退了。
这个博文一出,一石激起千层浪,羡煞旁人。
要知道,30岁退休是无数人的梦想,但碍于财务不自由,只得在苦海中挣扎。存钱然后躺平,似乎成为了无数人幻想通向自由的路径。
怕人活着钱没了
存钱再多总觉得不够
就像幸福的度量刻度并不统一一样,能否躺平也并不完全取决于手里的存款。
瑟林手握500万存款,无房贷无车贷,回国后月薪1万,生活在武汉,但仍然每天生活在焦虑里。当她抛出自己的焦虑后,下边锐评:你的生活我的梦,不理解为什么不能躺平。
甚至有人按照保守来算躺平后的收益,500万,存定期,2%的收益,一年10有万,不用很进取都可以活得很滋润。
但是一如经济学家韩秀云老师所说,经济上的安全感来自于收支平衡。当支大于出,地基再厚也会没有安全感。
纵然一个人拥有500万存款,定期存入银行,但他每月开支在6、7万,那仍会有吃老本的焦虑。如果再不善理财,甚至可能会存在人活着,钱没了的悲剧。
努力难提含金量
透支健康换钱不可取
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做年薪过十万可以吊打多少人?根据2024年的数据展示,年薪过10万的人可能仅占18.6%,有近70%的职场人未达到个税起征点。
纵使有能力者,更多的人也像前段时间热播剧《凡人歌》中的那隽一样拼命工作,加班到几近猝死抑郁,不敢放松,害怕被取代,才勉强杀出重围。
而换取这一切的代价可能是极限压榨自己,透支时间换金钱,牺牲亲密关系的陪伴换事业。
但更残忍的是,大多数年轻人可能仍在月薪3500左右挣扎,节衣缩食极简生活,月极限存款额仍在百元打转。
就算极限压榨个人的时间身体极限,也不能提高努力的含金量。
人不一定要工作
但人要接受需要工作
最近有一句话很火,“人不一定要工作,人是不得已要工作。”这句话看似很有道理,但是一旦接受这个设定有百害而无一利。
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属概念叫做认知融合,其是指我们会将想法和真实发生的事混为一谈。比如一个人一旦接受了我会失败的设定,最后结果往往以失败而告终。
同样地如果一个人接受了不得已工作的设定,每一份工作都苦不堪言,即便退休,也很难得到快乐。
一如《幸福的陷阱》的作者海斯教授所言,人不需要过度控制,退休也不需要过度控制。为了说明这一点,他举了个关于自行车的隐喻:
人们总觉得骑自行车就要保持平衡,不能忍受左摇右摆。但实际上这根本不可能,自行车就是靠在接近中线位置上的摇晃在前行。
退休并不是职场幸福的终点,就像心理学家做过的实验,一个很完全躺平后,整日吃喝玩乐,无所事事,开始会觉得放松愉悦,过段时间取而代之的是空虚和颓废。
所以说,退休不是目的,躺平也不是终点,放弃对绝对控制的执念,适度躺平实时努力,才能拥有真实的人生。
这些年,大家经历很多的不可控和市场,遇到的风险多于挑战,焦虑再所难免,迷茫似乎是一种必然。
财富自由和提早退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不可控的事,与其执着于虚无的目标不如重振旗鼓过好当下!
新一年股票配资温州,与大家共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