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4月11日炒股用什么证券公司,当我站在上海杨浦区一片被拆除的老旧居民楼废墟前,我突然迫切地想了解70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的事。
采访结束后,我打开电脑,输入了关键词“上海两万户”,在一行行文字中,我的思绪也飘回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。(相关报道)
解放前,上海普通人的住房环境极差,很多人住在棚户简屋里,俗称“滚地龙”“鸽子棚”,漏风又漏雨。更可怕的是整体环境,那时候许多居民聚居区是没有地下沟管等排水设备的,到处都是露天臭水沟。
1952年,新生的国家虽内忧外患不断,却凭一腔热血创造了许多奇迹。这一年,朝鲜战场上战况激烈,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在当年的10月爆发。而在国内,经历了三年经济恢复期后,上海成了全国的轻工业中心,正加足马力生产全国人民以及战争所需物资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上海数十万工人的恶劣居住环境获得关注。1952年,上海市政府决定“住宅建设要优先考虑工人阶级”,试点了两个工程——“1002户”和“两万户”,工程分布于九个基地,命名为长白、控江、凤城、甘泉、曹杨、天山、日晖新村等。
上海的第一批劳动模范,拖着平板车,载着些家当,就骄傲地带着全家搬进了新房子。
时间快进到2024年,我眼前的那片废墟,就曾属于“两万户”工程,是70年多前上海滩人人羡慕的好房子。
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 发布《军队装备保障条例》
但是在岁月的风化下,这些房子已成危房,户型设计、小区配套也早就过时了。幸运的是,这些房子在城市更新“原拆原建”的政策下被拆除重建。房屋主人几乎不用自己花钱,在几年后就能重新搬回这里,住进新造的电梯房。
面对着未来即将建成的新小区模型,我感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速度——“沧海桑田”般的变化,并不需要几百几千年,一个多甲子足够。
1949年,上海人均住宅面积只有3.9平方米,其中质量、设施都很差的低标准住宅还占了总量的66%。
很多老上海人都体验过几辈人共同蜗居在一处小房子中的生活,在这样狭小的住房空间中,家庭关系常常是微妙的、压抑的。我曾听家中老人讲过一位相识的老人家的故事——因为与儿子儿媳共同居住在四五十平方米的老房子中,家里又有了第三代,在各种琐事与矛盾影响下,老人逐渐抑郁,最终选择一跃而下。
2023年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全年国内生产总值(GDP)超过了126万亿元。这一年,“住得好”从来都不是简单事的上海,人均居住面积已经提升到37.51平方米。
2024年8月的一次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透露,截至2023年底,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0平方米,全国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400多万套。这些数据的公布,标志着我国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。
住房是“家”的空间载体,对中国人来说,承载着不同寻常的意义。
家是人们心灵的港湾,是情感的寄托,是归属感的源泉,所有人都渴望拥有一个温馨的家,而住宅是实现这些的物质基础。
近几十年房地产的快速发展,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宏观面貌,也改变了个体对家与幸福的体验。
从1949年到今天,中国经济向前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,而经济发展,归根结底就是让14亿老百姓过上好日子。
尽管国人的居住环境已有明显提升,但相比部分发达国家,仍有继续发展的空间。
据民生证券研究院测算,截至2022年末,中国平均每户城镇家庭拥有住宅(含商品房与非商品房)0.86套;若考虑已购期房,中国平均每户城镇家庭拥有1.02套住宅;如果只算商品房现房,那么中国城镇家庭户均仅拥有0.54套。
而根据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数据,美国户均住宅套数为1.10,人均居住面积为65平方米;日本户均套数为1.16,人均居住面积为40平方米;德国户均套数为1.02,人均居住面积为48平方米。
除了面积,住房质量也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。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近期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,全国城镇居民电梯普及率仅三成,仍有13%的家庭没有热水器,在家没有“洗澡自由”。
像拉萨、呼和浩特、兰州、西宁等西北城市,由于水资源相对缺乏,缺乏洗澡配套的家庭占比超过20%;而云南、西藏等地区房地产发展相对落后,无电梯住房占比超过了80%。
即便是较为发达的一线城市,如北京和上海,无电梯家庭住房占比均超50%。
此外,全国还有约1600万户家庭仍没有厨房,京、沪、深均有超过40万户家庭没有厨房。
克而瑞认为,如果这部分人群居住条件改善,能带来的住房新增规模还是十分可观的,就以热水器这一项来看,接近5800万家庭户有改善需求,假设其中一半家庭能够住进配套齐全的新居,按保障房的户均面积水平计算,相关的增量住房需求也超过20亿平方米,相当于2023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两倍,增量空间十分巨大。
迈向更高品质的居住条件,我们正在路上。
2023年1月17日,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,要大力提高住房品质,为人民群众建设“好房子”,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、更舒心。在这之后,各大城市纷纷推出政策鼓励建造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的“好房子”。
2024年,房地产市场掀起了一场“品质革命”,得房率超过100%的“第四代住宅”涌现,在全国落地的第四代住宅项目已经超百个。这不仅响应了房地产市场长期以来的群众呼声,也是新质生产力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一次创新应用。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,房地产行业实现了住宅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市场的拓展。
而随着核心城市在今年几乎都在修改“计容新规”,明年创新型的“第四代住宅”产品更是有望成为新房市场的主流。
此外,取消公摊(部分城市)、降低存量房贷利率、住房契税优惠等新举措,也为购房者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,大大降低了普通人买房的交易成本,提升了买房的幸福感。
作为长期关注房地产领域的记者,对于今年的行业新变化,我感到非常兴奋,我们的报道重心也随着市场变化,将基点真正落回了老百姓关心的地方——对居住本质的关注、对“家”的关注。
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,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,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。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:021-22002972或021-22002335;banquan@yicai.com。 文章作者马一凡
相关阅读 在生活的理想图景面前,城市更新不再有标准答案城市更新就是这样,特别是在产权和经济形势的影响下,人们的预期不断调整,机构的预期与意愿也在动态变化,想达成一致,考验的是所有的相关方。
407 2024-12-30 21:04 首单城市更新项目华夏金隅智造工场REIT获批2024年12月25日,华夏金隅智造工场产业园REIT正式获得证监会准予注册批复以及上交所无异议函。
33 2024-12-25 20:16 华润置地重要高层变动,新总裁拥有城市更新及政府工作背景华润置地公告称,公司执行董事徐荣自2024年12月23日起获委任为公司总裁及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成员,基本月薪为11.5万元。
139 2024-12-25 11:49 如何保护老城厢的海派“画卷”?|走近天灯弄沙龙周正认为,年轻人的怀旧其实是把未曾谋面的旧事物当成一个新事物去看,“我从老建筑开始的这种兴趣,其实就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欲”。
53 2024-12-17 15:24 让700年上海老城厢重新焕发风采|走近天灯弄沙龙周力说炒股用什么证券公司,我自己亲眼去看,亲自去走,用我自己的笔,用我自己的镜头去记录一些东西,要真正要想出一些办法来保护老城厢的历史遗产。
78 2024-12-17 15:2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